治疗方法:
术中首先探查肝门部胆管癌,证实无法切除后,行经肝胆管切开置管引流术。首先术中B超探查适合置管的肝内胆管的口径及位置,然后在B超引导下穿刺定位,切开肝组织约4~5 cm,钝、锐性分离至穿刺胆管。
拔除穿刺针,纵行切开胆管壁约0.5 cm,选用内径0.2~0.3 cm 的硅胶管约30~40 cm,其近端剪侧孔2~3个,自胆管开口插入4~5 cm。
间断缝合胆管壁并固定硅胶管,经右上腹引出。术中行胆管造影,6例左、右肝总管均显影。用胆道探子经肝内胆管强行通过肿瘤狭窄段后,调整引流管位置,再造影,左、右肝管均显影。
另取内径0.5 cm 的硅管一根,置入上段空肠。亦经右上腹引出,便于术后与肝内胆管对接。
术后处理 :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,早期将行肝内引流管开放接无菌引流袋自由引流。注意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;
术后3 天开始用生理盐水冲洗肝内引流管,以防止堵塞,每天1次,2周后每周冲洗1次;当病人的黄疸症状减轻,胆红素下降并无胆漏时,可将肝内引流管与空肠引流管通过连接器对接,形成内引流。
手术切除目前仍然是肝门部胆管癌最主要的确定性治疗手段,但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,待肿瘤发展到晚期,手术切除率极低。
未经任何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存活期仅为2~5个月。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致死原因并非癌肿的广泛转移,而是长期胆管梗阻引起的化脓性胆管炎及肝功能衰竭。
对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行姑息性引流术可以有效解除胆道梗阻,减轻肝功能损害,提高生存质量,延长生命。
影像学资料总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从局部因素考虑肿瘤能否切除的关键是肿瘤同门静脉之间的关系,肿瘤累及的范围和周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等。
这些单靠影像学资料是不够的,所以倾向于靠手术探查来判定肿瘤能否被切除。而在剖腹引流术中,不能进行“U”型管引流术时,经肝胆管切开置管引流是有效的方法之一。
经肝切开胆管置管引流术有如下优点:(1)胆道减压,引流效果确切。说明经肝胆管切开置管引流可明显消除黄疸,改善肝功能。
(2)肝内引流管与空肠引流管通过连接器对接,从而使一个开放性系统变为内引流系统。
(3)可提高疗效,延长存活期。
经肝胆管切开置管引流术操作简单,效果确切,兼顾外引流和内引流,能明显延长病人生命及提高生存质量,所以其非常适合于剖腹探查发现肿瘤无法切除,但又不能放置“U”型管的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病人。